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职分流,且坚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以下简称“普职分流政策”)。这一政策对于普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时代发展、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普职分流政策”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适时调整完善这一政策,成为我国公共教育政策不得不做出的重大抉择。

  目前,我国“普职分流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一是“普职分流政策”已成为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普职分流政策”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进入中职学校,而职业教育上升通道的不畅通,意味着进入中职学校而非普通高中就失去了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这导致高考的竞争压力进一步下移到初中甚至小学,已成为增加学生负担、引起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已从就业教育为主转向以升学教育为主。《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不少中职学校都以升学为取向。有的中职学校学生升学率近90%,就业率不到10%。我们在西部某省调研时发现,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的人数非常少,有的中职学校学生100%升学。当前这种以升学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已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定位。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21世界就业趋势》认为,青年就业所需技能包括基础能力、数字技能和社会情感技能,促进青年就业首先要使青年尽最大可能接受最高层级与高品质的教育。在高等教育日趋普及化的背景下,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已经成为很多职业的基本要求,只有中等职业学历,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是“普职分流政策”比例不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实际。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职教育的发展重点已不再是规模扩充,而是质量提升和层级上移。长期坚守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将严重制约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而且,从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表述来看,是给各地留有一定执行余地的,实践中,各地应根据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程度和阶段以及普职发展现实状况,进行一定的灵活多元安排与探索。

  为此,建议:

  调整完善我国“普职分流政策”。

  一是从“刚性分流”转向“柔性分流”。各地应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出发,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省市可开展高中后“普职”分流,将分流的重心上移,将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主体。

  二是淡化普职的区别,模糊分流的概念,从“普职二轨分流”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发展,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转换通道。强化综合高中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在普通高中课程之外,可开设职业应用类课程并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毕业要求和考试制度,为高中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普通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职与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双向流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在中职和普高之间及时调整转换。鼓励普通高校将职业应用类课程学习纳入招生要求。以此全面提高我国高中阶段毕业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基本职业技能素养。

  三是畅通中高职升学渠道,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完善上升通道,扩大职教本科在国家本科教育中的招生比例,在本科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应大幅度增加对中职学生的招生指标。

中国教育观察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