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医保局、中科院、国家中医药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5部门,合力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光明行动》)落地落实,履职尽责、协同推进、精准施策,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新进展。
强化部署推进。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第3次会议。总结《实施方案》印发两年多来的工作经验,15个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联合印发《光明行动》,聚焦近视防控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开展8个专项行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光明行动》《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出台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规定,促进学生视力健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发布《实施方案》印发3周年大事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向社会交出3年答卷,基本实现近视防控预期目标。教育部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现场会,交流工作进展和经验,逐级精准落实近视防控政策要求。财政部通过教育部部门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校园行调研及报道,开展宣讲活动、工作论坛等。财政部支持各地按规定统筹使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等资金,改善教学设施条件和学生视觉环境;支持各地统筹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等工作。
落实“双减”政策。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引导孩子多运动、多护眼,引导学校有效增加体育与健康课、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时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方案》,开展惠及广大儿童青少年,贯穿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经常性主题健身活动,活动体系覆盖1400余万儿童青少年。印发《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从场地设施、体育培训课程、课外体育培训从业人员等多维度出发,进一步规范课外体育培训行为,促进培训市场形成良好生态、健康有序发展。研制新周期青少年活动促进计划,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为目标,着力从青少年活动、组织、场地设施、培训、科学健身普及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对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推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共青团中央与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印发《关于面向大学生团员组织开展“青春爱运动 健康强中国”全民健身活动的通知》,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用眼疲劳,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全国妇联发动各级妇联抓住春节、“4.23”世界读书日、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以及寒暑假期等时间节点,组织家长和儿童开展才艺展示、运动健身、劳动教育、参观体验等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儿童课余文体生活,帮助儿童自觉远离手机,预防网络沉迷,保持眼健康。
加强标准制定。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规定与近视防控相关的教科书、教辅材料、学习用杂志、课业簿册、考试试卷、学习用报纸、学龄前儿童学习读物、普通教室照明灯具、读写作业台灯和教学多媒体等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的卫生要求。制、修订《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服务指南》,联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1年版)》。中宣部规范青少年读物印刷出版,积极倡导出版单位绿色印刷,推动落实《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眼科光学模板》等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规定眼镜架和太阳镜的技术信息、眼科光学仪器和模板等方面要求,为儿童近视防控提供标准支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并发布《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操作指南(试点试用)》《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社区医生与校医版)》《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学生与家长版)》。
严格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计量专项整治和国家监督抽查,共检查眼镜制配场所44835家,眼镜制配计量器具136671台,查处不合格计量器具2920台;共抽查全国702家企业生产的702批次产品,发现并处理45批次不合格产品,不合格发现率为6.4%。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眼镜和眼镜片类产品质量违法案件307件,涉案货值53.05万元,罚没金额121.69万元。严厉查处近视防治相关虚假宣传行为,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8563件,罚没金额5.73亿元。印发《关于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于2021年11月到2022年3月期间在全国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11月至12月,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相关虚假违法广告案件111件,罚没款221万元,有效震慑违法违规行为,社会反响良好。加大缺陷产品召回监管力度,召回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产品83次、206.88万件,组织开展“眼镜镜片光学性能测试”检验检测机构盲样考核,选取眼镜镜片顶焦度和透射比测量关键技术指标,对26家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考核,及时要求结果不合格的2家机构进行整改。组建“视觉健康近视防控认证联盟”,引导地方公布获得眼视光相关产品认证、验光配镜服务认证名单和目录,定期曝光和公布不合格近视防治单位、企业目录和产品目录。印发《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加大对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相关产品的保护。加强相关医疗器械领域监管,部署各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相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以角膜接触镜等为重点开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测。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教室(教学场所)采光照明抽检,督促整改。将规范近视矫正纳入2021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民政部会同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国家监委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的通知》,指导地方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非法社会组织。
落实视力监测。国家卫生健康委分析总结2020年近视率监测结果,形成分析报告,公开发布结果。印发2021年全国学生近视监测工作方案,对所有地市开展学生近视监测,全面掌握学生近视底数和动态变化情况。印发《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加强儿童常见眼病和视力不良筛查,推动建立儿童眼保健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儿童眼保健服务能力。推动全国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依托电子健康档案完善0-6岁儿童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入学实时转移、动态管理。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校每年需两次报送视力监测主要信息。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规范近视防控机构进校视力筛查和监测工作。共青团中央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确定“青少年近视检出率”指标,纳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重要监测指标,加强数据分析评估。
防止沉迷网络。中宣部严控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印发《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强调严格落实游戏用户实名注册登录要求。坚持总量控制、精准调控,严格内容把关,有效控制网络游戏总量。严肃处理防沉迷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肃处理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等行为,开展防沉迷专项检查,累计排查游戏上万款,发现并处理违规问题100多条。会同有关部门集中约谈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账号租售平台,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账号租售、打赏等服务。建设防沉迷受理举报平台,发挥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沉迷监督治理。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的决策部署。共青团中央参与修订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影响视力健康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作出相应规定。
强化人才培养。教育部加强眼视光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广东医科大学增设眼视光学专业,支持大连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汕头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布局新建眼视光医学专业,增加眼视光人才供给。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积极支持高校在“临床医学”“医学技术”等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眼科学”“眼视光学”相关二级学科,培养近视防治、视力健康管理等高端专门人才。支持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高校自主设置“眼科学”“眼视光学”“中医眼科学”“健康管理”等109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开展博士、硕士人才培养。完成近视防控相关专业设置,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对接行业发展新要求,进一步优化眼视光、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在医药卫生大类中增设眼视光类,调整医学技术类相关专业归属,新增眼视光仪器技术、视觉训练与康复等高职专科专业,新增眼视光技术、儿童康复治疗等高职本科专业。全国职业教育眼视光、健康管理等高职专科相关专业布点数已达300余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指导各地人社部门关注技工院校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明确要求各地严格落实体育健康、美育课程开设要求,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健康课、美育课,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降低近视率。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增设“眼视光技术”专业,畅通眼视光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渠道。成立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近视防控专家支撑作用,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逐级开展基层儿童眼保健人员技术指导,推进眼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深化宣传教育。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2个、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举办《光明行动》全国启动仪式。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爱眼日”活动的通知》,印发《关于做好教育系统2021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发布多个寒暑假中小学生和幼儿护眼要诀,印发《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增强学校、学生和家长重视眼健康的意识,积极营造近视防控氛围。举行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第3次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公布第二届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成员,组建专家、教育部门负责人、校长(园长)、家长等四类宣讲团。指导成立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联盟。广电总局及时传达中央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政策精神、工作部署和宣传要求,宣传解读《实施方案》等各项政策规定,结合全国“爱眼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主题宣传。积极部署制作播出相关题材优秀作品,如《宝宝巴士》系列动画片,以轻松活泼的方式,鼓励引导少年儿童群体自觉养成爱眼护眼等良好生活习惯。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六一”儿童用品安全行线下线上宣传活动,推进儿童用品安全科普。在眼镜制配场所张贴计量宣传画、派发计量宣传册,利用移动互联网APP和设立投诉服务台等方式,向群众普及视力保护基本常识,引导消费者科学认识“近视不能治愈”,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开展2021“质量安全第一课”暨第五届“质量安全”全国少年儿童绘画活动,走进校园宣传普及眼镜等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教育引导孩子们不断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培养质量安全素养。体育总局围绕“科学减脂”、“体姿改善”、“近视防控”专题开展了“科普动画短视频”展播和“专家直播间”活动,各平台播放、阅读量达到1.2亿次。开展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推广活动,积极推进《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操》《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手册》的修订工作,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近视防控操线上亲子大赛。在央视少儿、抖音等平台发布脊柱与视力健康操的教学及示范视频,联合人民日报推出“动作自测脊柱异常”科普宣传活动,阅读量达1.1亿人次。共青团中央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信息,通过“团团健康小课堂”、“团团有话说”等新媒体栏目,发布《近视度数不断增加可能失明!我们的眼睛还有救吗?》、《做眼保健操只要闭眼就可以了?》等推文报道。在全国少工委微信平台发布《近3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0.9%!家长也有功劳》。全国妇联将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纳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系列课程,促进社区(村居)广大家长提升健康素养,懂得科学使用照明光源、注重端正孩子读写姿势、控制屏幕暴露时长。发动力量给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送去近视预防、安全自护、法治常识等家教知识,引导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学习近视防控常识、注重用眼卫生。开展寒假、暑期2次关爱活动,累计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225.7万人次,受益儿童和家长2320.7万人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千名医师讲中医”活动中推出《中医药防治近视有良策》直播,播放总量近100万次。
加强科学研究。科技部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中部署“基于视力保护的儿童近视精准干预技术与策略”任务,发布相应指南并推动项目立项,旨在建立百万人级儿童正视化数据集,建议增加保障中小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构建儿童近视预测模型,筛选儿童高度近视易感基因并阐明机制,发现儿童高度近视敏感的生物学指标或用眼环境风险因素,建立连接家庭—校园—医院的儿童近视及慢病规范化管理与防治的示范系统并推广。布局建设2家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2家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等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如“红光控制近视临床试验”等。推进全国眼健康科普馆联盟建设,探索疫情期间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的构建和应用,为患者提供必需的眼科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近视等眼科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和临床诊疗水平。召开“近视大国”儿童眼科创新药专题会议,分析儿童近视防治药物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进行了科技部署。中国科学院设立“明眸春雨”项目,服务国家近视防控工作。跨学科团队以探索学习用照明光源对学生视力的影响规律和研制减缓近视发生灯具为目标,取得了照明光源色温对眼轴发育的影响等若干可应用的科研成果,为国家近视防控工作、研制相应适用产品、修改和制定相关照明标准提供了科技支持。完成延缓近视发展灯具在云南、安徽、北京、吉林等地区69所中小学、幼儿园和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共计75个学校(单位)中,首批示范推广222个班级(学习室)的任务,新型延缓近视发展灯具的示范推广工作取得阶段成果,学生和老师对该灯具的使用效果反应非常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85.4%的学生认为在新光源下学习比在旧光源下学习时更舒适,72.9%的学生认为新光源更不容易疲劳,89.1%的学生认为新光源下的教室光线均匀度更好,73.4%的学生更喜欢新光源。市场监管总局将“医用光学诊疗器械仿生模体研制与标准化技术研究”项目研究需求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项目以提升儿童近视防控为研究目标,开展了视网膜仿生模体研制、基于人眼仿生模体的眼科光学设备性能评价、眼科光学设备的质量控制技术、眼科光学诊疗器械质量控制装置研制等方面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将促进眼科光学产品质量评价可溯源技术发展,为眼科光学仪器的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证眼科光学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教育部支持温州医科大学创新模式,推动大数据指导近视防控政策制定,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智能化管理的相关研究。指导温州医科大学“近视防控与诊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坚持从近视防控与诊治的健康需求出发,重点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在智能化大规模近视筛查系统、高度近视遗传筛查产品研发、近视防控等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引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全面总结推广近视防控“温州模式、浙江经验”,切实服务近视防控国家战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专项”中设立“中医揿针联合耳穴压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技术规范化及临床评价研究”项目。推进青少年近视专科专病循证能力建设工作,开展了“明视方防控儿童低度近视进展的多中心、双盲、双模拟、RCT研究”“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假性近视进展的多中心RCT研究”等多项临床研究项目,组织编制中医药防控儿童近视指南和专家共识。指导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筹建“全国中医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开展视功能中医药保护研究工作,推动制定完善近视视功能保护诊疗技术,研发新的视功能保护治疗方法和中药制剂。
培育典型经验。教育部公布第二批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名单,两批共认定46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示范区和142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举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专题研讨活动,交流研讨经验做法,持续加强部署推进。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和报纸等媒体编发《实施方案》印发三年来地方近视防控典型经验做法综述,推介多地近视防控工作经验做法。印发通知征集并汇总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市、区)经验做法和特色案例。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各省与各对口专业机构、首批183个适宜技术试点县(区)充分对接,提出分省2021年试点推进工作措施和计划安排。启动174个县(区)加入第二批试点,进一步补充专业指导力量,强化适宜技术推广。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广使用耳穴压丸等中医适宜技术,通过中医药干预和健康教育等多种途径,早防早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开展评议考核。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2019年度、2020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工作,全面考核各省级人民政府2019年度、2020年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整体推进情况,把2019年度近视防控评议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将向国务院报告2020年度近视防控评议考核结果,将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2020年度近视防控评议考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