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教育议题向来备受关注,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很多高校书记、校长身为全国代表、委员,今年也就高校学科建设、大学毕业生就业、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生招生考试等多个热点话题提出了建议或看法。都有哪些新观点、新看法?一起来看。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
设置本科专业“大专业”,助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认为,现行的本科专业目录主要参照的是2012版修订的涵盖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506个专业的体系框架,后出台的新目录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更新。目前来看,这种细粒度的“小专业”指导模式在由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对象更加多元、结构更加复杂、交织更加紧密的新环境下不断遭遇挑战和冲击,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吕建表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相关专业目录体系的适时调整和更新是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社会需求、高等教育改革等的必然要求。因此,有必要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指导下,采取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式,从“大专业”视角建构全新的学科专业结构,按照本科专业“大专业”的逻辑推进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与创新,从结构与内涵两方面入手,将以上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为基础所形成的“小专业”目录按“跨界、融合、提升、超越”所体现的“大”的方式加以转变提升,推动形成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需要的“大专业”目录。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
建议进一步加大“双一流”省部共建力度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入选的一流学科数量过少,行业特色学科未能入围,将导致一批学科优势明显的地方高校与一流学科失之交臂。”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认为,“一流学科”遴选标准不明确、差异化路径不清晰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加强指导。
乔旭委员表示,随着“双一流”计划的推进,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等多个省市实施了省级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的建设,致力于完善高等教育分层分类特色发展格局,一批高水平地方高校纳入了建设范畴。应进一步加大“双一流”省部共建力度,给予省级高水平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接轨渠道和实际支持。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
建议大学本科实行4年至8年弹性学制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建议,大学本科阶段实行4年至8年弹性学制,能给予有结婚意愿的大学生学习和组建家庭的时间自由。
徐景坤认为,造成生育率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房价、福利水平、养育成本等,低生育率会导致社会年轻人才和劳动力短缺,进而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对此,徐景坤建议,应该从教育、公共设施建设、医疗、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形成合力。他建议,大学本科阶段实行4年至8年弹性学制。现有四年制大学学制下,大学生有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且无固定经济来源,结婚条件不成熟。如果实行弹性学制,能给予有结婚意愿的大学生学习和组建家庭的时间自由。
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
定向培养高素质乡村教师 用好乡村闲置教育资源
“教师专业能力欠缺,乡村学生流向城镇,乡村教育资源闲置,乡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认为,乡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她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对各地增加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和支持乡村教育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调整乡村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环节的投入,推动乡村学校提质增效。
二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加强存量乡村教师培训,通过定向培养方式,为乡村学校培养高素质教师,尤其要注重全科教师的培养。
三是统筹使用好乡村闲置教育资源。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对乡村闲置教育资源进行排查,及时作出动态调整和优化,并将撤乡并镇后一些乡镇党政机关闲置或半闲置办公场所统筹用于教育领域,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四是加强乡村教育工作与乡村振兴统筹。在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全局视野下谋划和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经费安排、乡村振兴工作考核都要同时考虑教育,优先支持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
高水平大学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起支撑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建议相关部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从“有”“稳”和“兴”三个方面,有组织地展开研究,稳定地进行投入、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有”即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的科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应从纯自由探索的模式向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国家战略需求上转变,要将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主线。同时,当前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已步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高校应综合利用政策、资源和评价等方式,整合力量,协同各类主体,打开学科边界,深化学科间跨界交叉,产出重大、前沿科学突破。
“稳”是指对高水平研究大学基础研究的投入要稳定。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既稳投入也稳增长。同时,在保持“双一流”学科建设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方案,加强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特别是在建设初期保持稳定的支持,让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能够真正坐得住、沉得下、稳得住。
“兴”即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的引育,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后备力量。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
在甘肃设立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
“在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使命。”严纯华认为,中西部高等教育迎来了自恢复高考以来又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将以兰州为战略支点,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而辐射引领西北高校发展,提升西北区域的高等教育水平。各地区各部门也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加大支持。这对于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高校无疑是重大利好。
严纯华建议,可在甘肃设立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全面推进甘肃高等教育在发展理念、模式和路径上的创新,使兰州成为连接西北和东部地区“东接西送”的结点,进而辐射引领西北高校发展,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兰州大学应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兰州为战略支点,布局建设体现区域特点、服务国家战略、机制灵活的西北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
此外,严纯华还提出,建议国家支持甘肃“双一流”建设;支持在甘高校建设一批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环保、“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国家重点研发机构;支持甘肃等西部省区探索建立“人才特区”和“经费特区”,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等方面先试先行;支持部(委)属高校和东部“双一流”高校对甘肃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实行“多对一”“一对多”模式的对口支援,实现甘肃本科高校对口支援全覆盖;支持“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特色发展;在甘肃试点建设全国“智慧高等教育示范区”,遴选一批高校开展示范,建设智慧校园。严纯华认为,虽然今天主要谈的是以甘肃为典型的高等教育发展振兴,实际上对整个西部地区,特别是对广袤的西北地区具有先行示范和模板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建议设立国家安全学专项科研基金
“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构筑国家安全人才基础、夯实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然而,在助力学科发展的外部机制上,目前存在科研支撑机制不足、缺少师资选拔通道等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十分关注“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发展情况。
程建平建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中设立国家安全学项目/专项,支持国家安全学科开展相关基础和理论研究。由相关基金管理部门负责研究专项的发布和资金管理等工作。
此外,程建平建议人社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选择具备国家安全一级博士点授权的高校试行开设国家安全学博士后流动站,并为申请入站的各类人员提供博士后基金资助。他还建议国家奖励办研究推进在学科分类中增设“国家安全学及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类别,加强国家科技奖励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行业领域的“大安全”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
高校要在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中发挥突出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表示,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中发挥突出作用,在相应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做出卓越贡献。
赵长禄指出,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高起点布局支撑原始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与前沿交叉学科专业,建强人才培养体系;要遵循教育规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前沿交叉领域课程供给,创新科教融合机制;要更加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汇聚人才队伍,组织高水平研究活动;要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基础与前沿交叉学科长期稳定支持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改革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心无旁骛地把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用在潜心钻研学术上,营造崇尚真理、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学术生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
建议高校推动碳中和校园建设
驻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应大力推动高校建设碳中和校园,培养创新型碳中和人才。
王焰新称,高校肩负着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双重使命,既应组织科研力量攻克“双碳”科技难题,将“双碳”知识和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也应全面推进校园碳中和建设,把校园变成师生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孵化、协同育人的碳中和生活实验室。
王焰新认为,通过建设碳中和高校,增加新能源、节能、智慧化管理等措施,不仅节约大量办学支出,还能促进区域“双碳”目标达成。同时,针对校园碳中和的实际难题构建跨学科师生团队,以校园碳中和生活实验室等形式开展实践,有助于将碳中和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王焰新建议,制定高校校园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鼓励高校、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社区,围绕“双碳”主题构建发展联盟,并建立校园碳中和评价体系,让高校公布碳排放信息和碳管理绩效,接受社会监督。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芳:
为中医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解决后顾之忧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芳指出,自2017年,相继有16所高校开办中医康复学专业,14所高校开办中医养生学专业。目前“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两个专业在校学生均约3000人,首批学生都将于2022年毕业。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和国家的政策鼓励必将此类专业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但类似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等新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面临着两个瓶颈问题:
一是,上述两个专业未被纳入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研究生|本科|专科)中,这意味着这些专业毕业生将无法参加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公招考试;
二是,作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的就业方式。但对于中医养生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目前由于承担住培任务的医疗基地无“中医养生”类科室。中医养生学专业学生进入住培阶段,在完成通科培训后,无法找到相对应的科室进行专科人才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其职业发展。学生对于此问题关注度较高、意见较强烈。而随着这些新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此类学生面临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将越来越凸显。
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做好新办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曾芳建议:
一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该此类专业纳入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与教育部门在专业目录设置上保持一致,并形成长效联动机制,为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解决后顾之忧。
二是国家卫健委、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含并轨参加住培的研究生),明确无特定科室归属的新办医学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解决诸如中医养生学等新建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参加住培的问题。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
建议部属高校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提出建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应按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
卢克平列举一组数字: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1078万人,其中河南省125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1.6%左右。河南省本科一批上线13.97万人,占全省高考报名人数的11.18%,一本上线率在全国排名居于末位。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卢克平提出建议,应充分考虑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在全国占比情况,统筹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指标分配,适当减少高校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更好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等生源大省的倾斜力度。
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
加大资源、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宋纯鹏表示,对中西部地区高校来说,由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人口等多种因素影响,长期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办学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要极不适应,急需国家在资源配置、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
宋纯鹏建议,一是在资源配置上,需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发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在政策支持上,尤其在人才培养结构、高层次人才聚集等方面,应考虑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精准施策。三是打破“一省一校”规定,充分考虑不同省份在人口总量、高教规模、经济体量等方面的因素,在中西部教育大省、人口大省布局更多的“部省合建”高校。当然,中西部高校也要做好规划,根据承担的使命和各自的定位,分类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大力推动科技艺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介绍,近年来,我国科技艺术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世界处于同步发展的态势。现在需要把握机遇,大力推动科技艺术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为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
为此,范迪安建议:
一是加大对艺术院校科技艺术专业的支持力度。支持高等美术学府科技艺术学科整体规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尽快形成立足前沿的教材和课程,促成国内更多院校开展科技艺术教育。
二是扩大科技艺术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在重点美术院校设立科技艺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学家与艺术家共同领导课题,将科技艺术方向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吸引海外相关专业人才回国开展研究工作,丰富学生学科背景。
三是鼓励人才培养制度创新。推动艺术院校与科技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让科技院校师生直接参与科技艺术联合研创过程,让艺术思维反向激发科技创新。
四是促成各地科技馆的艺术化。鼓励科技馆转化为科技艺术馆,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展示科学之美和科技艺术融合的魅力。
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
推动党史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提出,要推动党史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陈晓红建议,引导教师把已出版的党史著作、教材,全面系统地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尽快组织知名专家编写有关教材、读本和案例库,打造“经典红课”和系列慕课。同时,探索建设面向全国学生的优质党史教育专门网站,开发专门学习软件,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陈晓红还建议,引导高校建立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完整培养链条,使党史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要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党史教育局面。”陈晓红说,还要做好科学考核、综合评价的工作,将党史教育情况和效果作为衡量大学建设水平的重要考核内容,加强对高校党史教育成效的反馈评价工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
建议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
徐景坤表示,目前招生模式是以考查考生成绩为主,没有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徐景坤建议,设立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取消研究生统考中招生院校自命题的专业科目考试。由国家按照一级学科统一命题,参考现行的教育学专业全国统考,设立例如化学综合、物理综合、生物综合等,满分300分,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研究生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可半年考一次。
徐景坤表示,研究生考试由统考方式改为申请制,主要方法是以综合成绩来申请研究生,模仿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一名考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学校读研。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
让职业本科教育成为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建议,要明确“双高”学校升本是发展职业本科的主渠道。职业教育领域就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引发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应进一步明确“双高”学校升本,即“双高”学校升格和举办职业本科专业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这批学校办学基础良好、实力雄厚,类型特色鲜明,能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郑亚莉还表示,要加快相关政策落地。当前关于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已经完成顶层设计,关键是将政策落地,推动符合条件的专科职业院校升格或举办本科层次专业,做优做强职业本科院校的存量和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