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以来,非学科类培训市场日渐升温,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非学科类分类管理规范,实现常态化监管,加强资金监管和价格监管。

  周洪宇调研发现,随着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学科类培训日常监管不到位、部分机构资质不全、培训人员鱼龙混杂、预收费监管不完善以及部分培训机构肆意涨价、过度营销,制造社会焦虑等问题。

  “目前全国已经有21个省份明确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相应主管部门,仍有多个省份没有明确主管部门;大部门省份未出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设置标准和审批流程。”为此,周洪宇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审批,除对基本的办学许可证、办学场所面积、开办资金、消防许可、师资配备制定严格标准外,也要对培训机构预付费保证金和后续设置专门的银行托管监管账户制定严格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在日常监管上,周洪宇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非学科类分类管理规范,分类厘清教育、文旅、体育、科技等部门的监管事权,推动有关部门加强对体育、文旅、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日常管理,形成协同管理的合力,实现常态化监管,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招生宣传、培训内容、财务收费、安全管理等。

  此外,周洪宇建议加强资金监管和价格监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全额纳入监管范围。培训机构应缴纳预收费风险保证金,最低额度应该不低于培训机构收取的所有学员单个收费周期(3个月)的费用总额。学员缴纳的学费必须打到监管银行的指定账户,课消三个月后经过申请才能打到机构账户。有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价格管理,遏制非学科类培训市场营销急速升温、价格过快上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确保“双减”政策见效。

中国教育观察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