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近年来从中央到各地各学校都在加快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然而,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重诊断轻预防”等问题,她建议应加快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重诊断”到“重预防”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刘希娅看来,应加快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将学校“是否开设”“开设年级与节次”等硬指标,以及“如何上课”“学生参与度、成长度”等内涵指标纳入学校综合办学目标考核,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和实效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督导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中小学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加快研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整合高校、医院等专业心理健康资源,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化研究。
刘希娅建议,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性建设。一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各省市开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为学校设立专职心理教师创造条件。同时,学校鼓励更多教师通过参加专题培训、在职教育等方式,加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二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通过大量“走出去请进来”专题培训,提升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危机干预、问题预防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三要建立职后考核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职后必修课程,并进行考核。以国培、市培等项目为依托,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使人人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此外,刘希娅还建议,高校应加强师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心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各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要优化心理学专业教育导向与策略:强化正确导向,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良好社会交往、科学认知能力的教育导向;优化学习内容,强化中小学教育教学等课程,促进心理学专业学生课程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优化学习方式,高校可采用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剧等形式授课,促进学生学用结合,增加见习研习实习力度,提升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实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