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智慧教学”不过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教育载体,其所承载的期望不应被过分放大。

  据《华商报》7月20日报道,近日,丹凤中学在给高一新生发放的入学须知里称,出于教学需要,要求学生开学时自备iPad一台,这引发了家长的争议。

  这种争议是显而易见的,虽说学校表态这种要求不具备强制性,但其很显然构成了一种资源上的绑架,如果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人人一台,那让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情何以堪,这势必会造成另一种资源不公平。

  智慧校园的构建应当建立在教学设备成熟的基础上,而不是将这种教学成本转嫁到学生身上,再者过多的依靠互联网真的就那么有效果吗?互联网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是必要的,但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文内涵,其本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魅力决定教学成果,不是吗?

  如果在学校整体的互联网教学设施设备部健全或者还未起步的时候,单凭让学生买一台iPad获取资源的教学就称之“智慧教学”的话,我感觉学校的领导有点脑洞大开。教学不是折腾,更不是为了加剧分歧而引发社会焦虑的拙劣思考。

  而对于家长担忧的iPad可能会使学生沉迷游戏,有专家表示称通过技术上的手段限制,让学生不能利用iPad玩游戏。但这只能限于课堂,课堂之外呢,谁能保证?而这无疑为学生家长又额外增加了一份负担:经济成本和管控孩子玩游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深刻阐述,使得很多学校过于浮躁的去追求一些工具和形式上的东西,忽略了教师教学能力这个本源。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教育形式和工具如何变幻发展,作为教学支柱的教师本身是不变的。与其在所谓的智慧教学上耗费过多精力,不如多费精力去引进人才和提升教师本身的教育水平。

  至于所谓的iPad,还是交给家长们去衡量吧,如果他们条件允许,买什么辅助学习工具是他们的事,而学校要做好的就是其教书育人的本职。好老师越来越少了,过多的教学工具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只会让老师的教学能力退化。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当学校还不具备一支熟练使用移动设备教学的队伍时,当学校还没有成熟的互联网教学理念时,过多要求工具的先进都是舍本逐末之举。

  再者,一个小小的iPad也支撑不了智慧校园的建设,而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本也不该由家长承担。

中国教育观察订阅号二维码